图虫创意
蜂蜜是一种常见的天然食物,几乎所有人都吃过。可你有没有想过,就是这种深受大众喜爱的食物,也能让人中毒,而且中毒的对象居然是未满周岁的小宝宝。
有人把蜂蜜比作糖水,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。蜂蜜又称甘蜜,是蜜蜂利用花粉酿制的蜜。从成分上来看,可以理解为糖的过饱和溶液,其中糖类含量约占80%-85%,以葡萄糖与果糖这两种单糖为主。水分仅占20%左右。此外,蜂蜜中还含有一些微量物质和杂质,比如含过氧化氢、酚酸等。当然,不同品类的蜂蜜成分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。
从成分上来看都是好东西啊,据说甚至还可能有养生的效果,怎么就能让小宝宝中毒呢?
其实,如果只是上述这些成分确实不会对健康有风险,但是不少蜂蜜中还会混入一些有害物质,比如肉毒杆菌及其芽孢。肉毒杆菌是一种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的细菌,广泛分布在自然界里,以土壤中居多。在天然蜂蜜中曾检测出少量的肉毒杆菌,但这些东西并不是人为添加的,在相关专业文献资料中也没有明确来源的记载,但有学者推测,土壤和灰尘中往往含有这种细菌,蜜蜂在采花粉酿蜜的过程中,有可能会把遭到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,进而导致蜂蜜被污染。同时还有一种可能,就是蜂蜜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,也易受肉毒杆菌污染。
一般来说。肉毒杆菌中毒并不是致病菌直接引起的,而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毒素所致。婴幼儿食用被肉毒杆菌或芽孢污染的蜂蜜后,由于其肠道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不够稳定,抗病能力差,致使食入的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,并产生大量毒性较强的肉毒毒素。同时,婴幼儿肝脏的解毒功能又非常有限,就容易出现中毒。
肉毒杆菌中毒有多严重?为何在婴幼儿身上屡屡发生呢?
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神经毒素,这种毒素专门侵害人体的神经系统,其毒性比氰化钾大得多,对成年人的致死剂量仅为0.01毫克左右,婴幼儿则更低。当婴幼儿出现肉毒杆菌毒素中毒后,依据症状轻重不同,可出现便秘、吸乳无力、食欲下降和发育停滞等健康问题,严重时会因呼吸停止而死亡。
正常情况下,蜂蜜中混入的肉毒杆菌和芽孢量较少,而肉毒毒素又是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,加之成人抵抗力强,可抑制肉毒杆菌在体内的繁殖,所以并不容易出现中毒现象。正因如此,很多家长就误认为自己吃了没事就代表蜂蜜是安全的。再加上不少人相信蜂蜜是天然食物富含营养,便将蜂蜜喂食给婴幼儿,这也是导致频发中毒的原因之一。
事实上,婴幼儿是不推荐食用蜂蜜的。在2025年新发布的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》中就明确要求婴幼儿谷类辅食不得使用蜂蜜作为原料。
那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蜂蜜呢?
首先,蜂蜜确实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食品。尽管可能会混入一些有风险的物质,但这种情况也相对较少,对于成年人而言并不会构成健康威胁,但尽量要购买正规产品。其次,蜂蜜是一种天然的含糖食品,可以作为添加糖的替代品,但是每天食用量建议不要超过30克为宜,一岁以上儿童减半。同时,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要少吃,患有胃酸过多或胃溃疡的人不要空腹食用。此外,蜂蜜并非“万能保健品”, 无法替代药物,对美容、减肥、增强免疫等功效的宣传缺乏足够科学证据,需理性看待。
本文为科普中国·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
作者:张宇 营养学博士
审核:张娜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副研究员
出品:中国科协科普部
监制: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、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