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脑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,感染食脑虫必死无疑?
近期,有一位家长在社交平台发起求助,称自己 5 岁的女儿于 6 月 7 日和 6 月 14 日游泳、泡温泉后,6 月 22 日出现头痛、低热、呕吐等症状,住院后出现抽搐并昏迷不醒,6 月 27 日被检测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病原,孩子情况十分危急。有流言称这种病原也被叫做“食脑虫”,可以传染,一旦感染必死无疑,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?
先说结论:“食脑虫”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,虽然感染后发病死亡率很高,但仍有治愈案例。此外,这种病非常罕见,预防起来也并不难,因此无需因此恐慌。
食脑虫是什么?
说起“虫”我们一般会想到苍蝇、蚂蚁、甲虫、蜘蛛之类的节肢动物,但“食脑虫”其实并非这样的“虫”。“食脑虫”不是学名,它通常指的是福氏耐格里虫(学名:Naegleria fowleri),是异叶足纲(Heterolobosea)的内格里原虫,它的一种形态类似阿米巴。
福氏耐格里虫的三种形态 来源:wiki
这种单细胞生物在未经处理的温暖淡水中活跃如池塘、湖水、河水、温泉等,如果自来水系统发生污染或损坏,也有进入自来水的可能,而消毒不合格的游泳池,也有可能出现它们的踪迹。
食脑虫为什么会致病?
若含有福氏耐格里虫的水冲进鼻腔,则有很小的可能性沿嗅神经钻入大脑,最终引发急性阿米巴脑膜炎。症状通常于感染后一到九天内出现(平均是 5 天),初期的症状包括:头痛、发烧、恶心和呕吐。之后会出现背痛、颈部僵硬、味觉和嗅觉的改变、思考混乱、幻觉、注意力不集中(难以专心)、肌肉失调、失去平衡、癫痫发作和抽筋等脑炎症状。初期的症状出现之后,病程随即在未来3到7天内加速发展,死亡通常在初期的症状出现之后的7到14天内来临。如果救治不及时,病死率可高达 95%以上。
部分读者可能因该疾病的高病死率产生担忧,这完全可以理解,但是我们无需对此过于恐慌。因为这种病发病率极低,我国每年发病只有数例,而且也有成功治愈的案例,并不能算不治之症。此外,福氏耐格里虫只能通过人接触环境中的病原体感染,无法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,因此也无需担心这种病在人群中扩散。
预防感染并不难
最后,想远离所谓的“食脑虫”其实一点都不难,记住以下几点即可:
避免在野外水体如池塘、湖泊中嬉戏
前往消毒良好的正规游泳池或水上乐园玩水
玩水时可佩戴鼻夹防止水进入鼻腔
如怀疑自来水系统出现破损或受到污染,不要用这种自来水洗脸、洗澡、洗鼻
策划制作
来源丨丁崝 综合自科普中国、澎湃新闻
审核丨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
策划丨丁崝
责编丨丁崝
本文由“科学辟谣平台”(ID:Science_Facts)出品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文中所使用图片为版权图库,不授权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