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命无小事,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再次提升!

关注
私信
1
收藏
分享

生命无小事,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再次提升!

1年前 · 大众科普

近日,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,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以来进展与成效。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、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:目前,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.93岁,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。

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,是衡量一个群体的最好指标之一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!

01,衡量群体的最好指标

生命无小事,我觉得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这个总指标,是一个很大的事情。举个例子,人口平均预期寿命(英文:Life expectancy)是指假若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,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。

可以看到,分年龄死亡率是影响人均预期寿命的非常关键因素。

而这些年来,我国对分年龄死亡率的减少做出了很多的努力,典型的就是新生婴儿死亡率(infant mortality)。

02,新生婴儿死亡率

婴儿死亡率的计算公式为 IMR=某年内死亡的婴儿数/相应的同地区活产数×1000‰

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?

建国前,这个数字约为200‰;到了2000年,这个数字是28.38‰;2008年为14.9‰ ; 也就是说,建国前,10个婴儿,2个死亡。而到如今,100个婴儿中死亡人数也不超过1个。

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,而是一条条人命。

03,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

事实上,这次公开的数据,是我国的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一部分,在这个规划中,对于很多数据,是有明确的要求的。

比如,婴儿死亡率

领域:健康水平

指标:婴儿死亡率(‰)

2015年:8.1

2020年:7.5

2030年:5.0

这个指南是2016年颁布的,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的时候,中国婴儿死亡率还有8.1‰,也就是每千人婴儿死亡8个。而按照规划,到了2020年,要降到7.5‰,到了2030年的时候,更是降到5‰,相当于每千人中少死亡3个。

可别小看这个数据,降低婴儿死亡率,意味着,不仅是出生的时候,还包括了孕前的管理,孕中的诊断以及早产儿的护理。

这期间涉及到了太多的内容,比如现在很多孕妇对于生产知识的掌握都要高很多。我经常看到一些婆媳的争议,比如“那个年代生育如何,而现在人娇贵之类的”,其实,这些所谓的娇贵,正是现代科学生育的普及,人们对怀孕生育更加重视的结果,而这其中每一小步,最终在群体面前,都可能拯救许多生命。

当然,《规划》里其实还有很多指标,而且都是很有直接意义的。

再比如,孕妇死亡率。

孕产妇死亡率(1/10万)

2015年:20.1

2020年:18.0

2030年:12.0

要求从20.1降低到12.0.

可能现在人对于孕妇死亡这种不容易理解,但是至少在我小时候,听说过的类似事情绝对不少,以至于有“儿的生日娘的难日”的说法。事实上,哪怕在今天,依然会存在各种孕妇死亡的可能性,尤其是在生育的时候。

类似的,还有

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(%)

2015年:19.1(2013年)

2020年:比2015年降低10%

2030年:比2015年降低30%

城乡居民达到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》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(%)

2015年:89.6(2014年)

2020年:90.6

2030年:92.2

这些数据,看起来很简单,其实很难,尤其是越往后,难度越大,因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越多越细,对整个国家社会的要求也越高。

生命无小事,我希望这个数据未来会继续提升,甚至提前实现目标。

热门评论

0/200 (至少8个字)
本文知识看懂了吗?快来一起讨论吧~
刚刚
©2024 小科普 京ICP备20013549号 举报邮箱: admin@xiaokep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