烧烫伤处理与康复——烧烫伤如何正确处理不留疤?

关注
私信
1
收藏
分享

烧烫伤处理与康复——烧烫伤如何正确处理不留疤?

1天前 · 大众科普

近日,一则关于知名导演张纪中小女儿意外烫伤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
视频中,孩子妈妈情绪激动地讲述了事件的经过。她表示,孩子被烫伤后,保姆不仅没有及时采取急救措施,比如用冷水冲洗伤口,没有及时通知他们。直到夫妻俩回家,才发现女儿的手指已经红肿起泡,疼得大哭不止。

烧烫伤如何应急处理?

五步法应急处理烧烫伤

——流动清水冲洗伤口

用冷水冲:将伤处置于流动的凉水(15-20℃)下冲洗15-20分钟,或直到疼痛显著减轻。

——轻柔移除衣物/饰品

小心剪开或取下伤处周围的衣物,勿强行撕扯粘连部分。

——持续降低烧烫伤区域温度

用干净容器盛冷水持续浸泡,直到疼痛显著减轻。

——保护创面

浅层烧伤时皮肤发红、无水疱,用无菌纱布或清洁棉布覆盖保护。有水疱或破皮时烧伤可能较为严重,切勿刺破水疱,直接覆盖保护。

——及时送医

妥善转送医院,确保烧烫伤患者应急处理后疼痛感减轻,创面不会受到二次损伤与感染方可送医治疗。

疤痕是如何产生的?

烧烫伤疤痕如何产生?

当皮肤受到烧伤损伤时,人体的修复机制会立即启动,试图修复受损的组织。但如果损伤较深(如二度或三度烧伤),皮肤的修复过程可能会“用力过猛”,导致过度纤维化,从而形成疤痕。

关键因素:损伤深度

浅层烧伤(一度、浅二度):

仅伤及表皮或部分真皮,通常不会留疤。

深层烧伤(深二度、三度):

伤及真皮深层或全层,修复时胶原蛋白排列紊乱,形成疤痕。

炎症反应

烧伤后,身体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(如TGF-β),刺激成纤维细胞疯狂生产胶原蛋白,但新生的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,导致疤痕增厚、变硬。

感染或反复损伤

如果伤口感染或反复受到刺激(如摩擦、撕扯痂皮),愈合过程会被干扰,更容易形成明显疤痕。

个人体质

有些人天生容易留疤(瘢痕体质),轻微损伤也可能形成增生性疤痕或瘢痕疙瘩(超出原伤口的凸起疤痕)。

怎样康复不留疤?

疤痕发展周期与康复任务

1. 炎症期(0-7天)

伤口红肿、疼痛,身体启动凝血和免疫反应,清除坏死组织。

关键任务:避免感染,正确清创。

2. 增生期(2-6周)

成纤维细胞开始合成胶原蛋白,填补伤口。此时疤痕开始增生,伤口处可能发红、凸起、发硬。

关键任务:保湿、防晒,避免疤痕过度增生,使用硅酮产品或压力疗法。


3. 成熟期(3个月-1年左右)

胶原纤维逐渐重组,疤痕变软、颜色变淡(从红色→粉红→接近肤色)。

关键任务:坚持使用硅酮产品或压力疗法,促进软化。

4. 稳定期(1年后)

疤痕基本定型,颜色和质地趋于稳定,但可能仍与正常皮肤不同。

严重疤痕(如挛缩疤痕)可能影响关节活动,需康复干预如支具等。

热门评论

0/200 (至少8个字)
本文知识看懂了吗?快来一起讨论吧~
刚刚
©2025 小科普 京ICP备20013549号 举报邮箱: admin@xiaokep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