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岁内孩子不能吃药怎么祛湿?记住这套推拿手法

关注
私信
1
收藏
分享

1岁内孩子不能吃药怎么祛湿?记住这套推拿手法

2年前 · 大众科普

夏季湿邪当令,而脾最怕湿。所以夏季孩子的脾胃状态通常没有秋冬好,积滞的状态会更频繁。

积和湿通常在一起,化热是很快的,就是我们通常说的“湿热”,很容易就会感冒发烧。

如果是普通的受寒发烧,通常孩子会先出现打喷嚏、流鼻涕的症状,或者会先出现低热,家长早期干预的时间是比较多的。

但是湿热外感发烧,特点是发烧急,一下子就高热,持续难退,及时干预抑制的时间几乎没有,所以要有效预防就要从更早的预防湿滞着手。

湿气的特点是缠缠绵绵,很难去除。儿童的“湿”通常跟“积”同时出现。如果不及时祛湿,祛湿不得法,湿气滞留在体内,长期下来就会损伤脾阳,孩子的体质就会变弱,调理体质也会变得更难。

所以,家长要掌握判别湿气的方法,及时和正确地给孩子祛湿。

1岁内的小宝宝,要祛湿吗?

我能明确地告诉家长,要。

湿气有内湿与外湿之分,而孩子湿气重的根本原因与脾土密切相关,说到底就是脾胃的问题。

一方面,孩子居住的环境潮湿不通风,外湿随皮肤腠理侵犯人体,孩子脾常不足,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不成熟,无法把水湿正常排到体外;另一方面,内湿与孩子的饮食消化密切相关,吃多了不消化,没有及时消积,积食入里就会化湿。

所以说,关于“祛湿”,是没有年龄段的限制的,无论是3岁还是6个月内还没添加辅食的婴儿,都需要祛湿。小儿脾常不足,年龄越小的孩子脾胃功能越脆弱,相比之下,小宝宝更需要及时地祛湿。

但孩子在不同年龄段脾胃的承受能力不同,所以家长在选择祛湿的食药材,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有所侧重。尤其是1岁内的婴幼儿,更要谨慎。

如何判断孩子有没有湿?就看2方面

判断孩子湿气重,主要看2个方面:

第一,看舌苔:舌苔水滑、白腻苔或黄腻苔、舌头边缘有齿痕。齿痕舌成人更多见,孩子最常见也是最要重视的是白腻苔或黄腻苔。这时候不仅有湿,还有积,孩子很容易外感生病。

第二,看大便:大便挂壁,黏在厕所上很难冲下去,或大便溏泄、不成型,都是典型湿气重的表现。

之前总是听到有家长说,孩子不配合看舌苔,好难判断是不是有积,是不是有湿。我认为,这都是很简单的事情,家长要学会想办法解决。

对于小宝宝,家长可以用消毒后的小汤匙或筷子轻轻在孩子嘴边按一下,孩子就会自然地伸出舌头,就可以看到舌苔;而大一点的孩子,家长可以用“做鬼脸”的方式,逗孩子伸出舌头,与孩子玩游戏能顾护孩子的情志,也能顺利看到舌苔。

1岁内婴幼儿如何合理祛湿?

1、坚持“10秒判消化”

判断孩子湿气重,要看孩子的消化,因为积食往往是湿气的第一步。家长每天要在早餐后30分钟用“10秒判消化”,注意孩子舌苔、口气、大便、睡眠这4项,当这其中1到2项出问题,就说明孩子积食了,要及时消食导滞,否则很容易会化生湿气。

2、控制饮食,及时消食导滞

当发现孩子积食,家长要用“4招”助消化,要吃软、吃少、吃素、吃三星汤,连续2~3天。如果大便干结或有便秘的孩子可以用新三星汤,每天1袋(0-3岁的孩子1袋分2-3次服用)。

● 0~6个月:控制奶量,把奶冲稀一点,奶粉少放三分一,缩短喂奶的时间;母乳喂养的小宝宝,妈妈要严格控制饮食,尽量选择素食,避免肥甘厚腻或过于补益的食物。

● 7个月~1岁:一方面减少奶量,另一方面调整辅食的种类,尽量不吃肉泥、鸡蛋等难消化的辅食,选择性味平和的蔬菜泥、果泥,分量也要相应减少。家长要把辅食煮得更软烂一些,以便孩子消化。另外,最好1岁以前把夜奶戒掉。

3、合理使用祛湿食疗方

不少家长问,1岁内的孩子能不能吃祛湿食疗方。首先,我不建议孩子过早地用食疗方,像6个月以内的宝宝,在选择祛湿食材时,更要谨慎,要选择力度没那么大的,如陈皮、土茯苓、茯苓、芡实、木棉花等都可以。

如果孩子开始添加辅食,家长也可以把上述食药材,用3~5克放到粥、面条里一起煮,每周吃1~2次,也是可以的。

4、推拿祛湿

我给家长推荐一套健脾祛湿的推拿手法,安全有效,对1岁内的孩子功效尤其明显:

顺时摩腹100~300下,消食化积;逆时摩腹100~300下,健脾助运化湿;捏脊3~5次,健脾祛湿。

资料来源:许尤佳育儿堂微信公众号

本文由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许尤佳进行科学性把关。

热门评论

0/200 (至少8个字)
本文知识看懂了吗?快来一起讨论吧~
刚刚
©2024 小科普 京ICP备20013549号 举报邮箱: admin@xiaokepu.com